工商淘宝“大战”是非观

市民王叫兽 阅读:45856 2015-01-29 18:49:38 评论:0

gongshang

日前,因工商总局发布关于淘宝正品率的报告和对阿里指导的白皮书,引发了淘宝小二与工商总局某司长之间的一场猫鼠大战。一时间围观者众,新闻相关评述也沸沸扬扬。与大多数围观者一样,刚听到消息的时候,我也先入为主地站在了淘宝一边,静观事态发展,甚至还有那么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但是且慢,想象一下,假如在生活中遇见工商部门查处不法商贩制假售假、销毁伪劣商品、查封相关店铺的行为,你会对此拍手称快呢?还是反过来指责工商监管人员?答案不言自明。要知道,平日里我们经常性地对工商监管部门的批判,主要是针对工商局的不作为和监管不力,而非相反。而舆论之所以在淘宝与工商的这场冲突中偏袒淘宝,原因在于我们对于互联网企业有一种天然的好感,觉得他们是创新尖兵、发展主力,但凡他们与有关部门之间起了冲突,总是习惯性地站在他们一边。

其实作为消费者,大家都清楚淘宝产品的真假、虚实和水分。所以买家们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每一次购买都是去芜存真、从假货当中挑真货的过程,也难怪有网友在微信上以“大家”和“淘宝”之名做了一个拟人化的调侃对话。

淘宝:“工商局说我卖假货”;

大家:“那你卖了吗?”

淘宝:“别人都卖假货”;

大家:“那你卖了吗?”

淘宝:“他统计有问题”;

大家:“那你卖了吗?”

淘宝:“我也打过假”;

大家:“那你卖了吗?”…....

淘宝店并非虚拟世界的虚拟店铺,它取代的是现实世界的临街商铺和商业卖场,销售的是实实在有形有状的产品,所以每一个淘宝店实际上都是真实的经营实体。这么多年过去了,工商部门没有对淘宝店加以类似于现实商业的这样那样的苛刻要求,既可以认为是疏于监管,也可以说是鼓励创新;我们实际上更愿意相信这是政府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和激励。但是话说回来,对平台、对电商,可以有这些手续上的减免和支持,然而对产品真伪和质量的监管,工商部门既不能缺位,其作用也无可替代,因为这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健康、安全。前不久微软与淘宝签署了一份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备忘录,在我看来其实也是备受侵扰之后的无奈之举。

市场经济自诞生伊始始终面临“斯密悖论”的困扰。正如亚当.斯密那两本著名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所阐明的那样,一方面商业行为所发源的利己主义追求是人的基本动因和市场赖以存活的土壤,另一方面人类的社会道德所要求的利他主义却又无时不刻不在提醒着商业行为的底线所在。斯密思想中的左右手互博几百年来有增无减,其悖论困境在互联网带来的高效率时代显得尤为突出。电子商务在对传统商业过程进行了彻彻底底的去渠道化变革之后,原本由渠道承担的义务只能由平台来接任。所以作为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责无旁贷。

我们看到,在淘宝与工商局的这场论战中,淘宝大有绑架舆论的架势,其套路一如几年前马云悄悄转移支付宝股权之后推责于VIE引发的那场风波。道德绑架一贯是马云和阿里系的惯用手段,利用网民的同情心来逃避应该承担的契约责任和法律监管。在那场风波中,VIE虽然硕果尚存,但利益牵扯的杨致远和雅虎却倒了霉;今天这场论战又该如何收场呢?

瞬雨   本文为《环球时报》特约时评,见报有删改(560字,标题“淘宝别“淘气”,你的理未必直”),在此全文发表,共1230字。

本文 微商货源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9259.html

标签:天猫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