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2015小米与反小米者的决战之年!
1月15日,小米发布了两款进入中高端市场的新品——5.7寸屏的小米Note标配及顶配版,价格分别突破了两千元和三千元。对于这家素来以性价比著称的中国手机公司而言,这一举动显得有些不寻常。 但对它的对手而言,应该会感到阵阵寒意——无论是韩国的三星,还是中国本土的对手华为。这里先不提苹果了,一则这两个价格离苹果最低配置的产品仍然有一步之遥,再则苹果似乎从来就没有对小米的咄咄逼人上过心——否则为什么它仍然没有拿出任何像样的对应行动呢? 尹生认为,小米此举至少意味有4: 1,绝对不允许中国本土的对手在中高端形成品牌价值,比如华为过去一年在中高端的经营已经初见成效,而且在该细分市场建立滩涂阵地的战略意图也已经公开化,一旦形成气候,华为就可以用该市场相对较高的盈利来补贴未来在低端的进攻,形成长期的攻守之势。 2,对三星而言,小米向中高端的进攻,意味着它要么接招,以进一步的低端攻势来回应,要么更加固守中高端,并从低端抽身(至少分心),而这正是小米想要的。 3,小米需要高端用户来提高单用户的平均价值。小米一直希望投资者将其看作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互联网公司估值的一种最常见指标是用户价值。目前苹果的单用户价值大约在900美元,尹生在另一篇文章中曾认为小米的单用户价值在300美元左右(与两家公司的平均售价相应),如果它想继续提高单用户价值,提高产品的平均售价就是最直接的方式。 4,也是最重要的,小米整个商业模式的关键,是用户必须对其产品产生强有力的依赖,否则其价值将大幅贬值,而依赖最终可能来自小米平台上的独家服务,但在平台上的独家服务形成气候之前,它需要其他的差异化来源,而增加一点中高端的品牌印象,就是目前最好的来源,否则,一旦由于竞争等因素导致低端产品货品化,而服务又尚幼小,整个商业逻辑就可能卡壳。 综上所述,小米进入中高端,是以进攻的姿态防守在中低端获得的既有地位。但对华为等中国本土对手而言,机会窗口可能在2015年结束后关闭: 一旦小米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将可以形成以服务收入补贴产品销售之势。我的依据是:如果小米公布的数据可靠,截至2014年底小米一共售出大约8700万部手机,如果小米能如愿在2015年将用户再增加一个亿,如果不计算用户重复购买的情况,算上MIUI授权第三方使用时获得的用户,则届时它的独立用户可望接近两个亿。 如果数据可靠,2014年小米通过应用分发创造的收入估计超过10亿元,如果2015年小米能将每个用户的分发收入再提高一倍(随着小米生态链的成长,这是可能的),那么2015年将可望带来接近50亿元的分发收入,占全年小米收入的5%左右。 5%估计是小米和中国本土竞争者比较乐观的净利润水平,那么,如果小米愿意,它几乎可以完全牺牲掉手机上的盈利,通过服务收入来对其进行补贴,这样它将可以在自身不亏损的情况下,将几乎所有的本土竞争者逼入亏损竞争的境地。那时,主动权将完全掌握在小米手中。 这也会让三星处于非常艰难的选择中:如果它不想盈利被拖累,将不得不放弃低端市场。它还需要算一笔账,是从小米产业链中分得一部分(通过销售零部件),还是和小米死扛——甚至不惜牺牲零部件的利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出它哪一点像一家互联网公司,这非常可能让它错失将产品的规模优势转化为平台的规模优势的机会。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小米公司能够在中国智能手机增长放缓的情况,仍然通过海外扩张来保持60%以上的销量增长——我一如既往地认为在国际市场华为更有机会——或者三星加速败退,留出更多空间。同时,三星、谷歌以及那些已经基本放弃手机业务、但手握关键专利的公司,都可能成为搅局者。 另外,如果华为在芯片等产业链上的布局能够尽快形成规模,这将为它赢得一些时间,但从根本上来看,它仍然必须正视小米的生态系统模式——它最终将彻底改变手机产品的定价基准。 虎嗅网 尹生价值线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8982.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