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冒出来的轻应用平台们,各有什么特点?
突然冒出来的轻应用平台,都是什麽样的? 随着百度在8月份高调提出“轻应用”这一概念之后,微信公众平台、UC+开放平台、支付宝公众平台[1]的相继出声,为轻应用摇旗呐喊,轻应用开放平台瞬间进入了繁荣期。 当然,每个人都在说自己的平台是最好的。 我也想结合自己的观察,分享一下这几大开放平台的特点和价值。 入口能力 毫无疑问,入口能力是考察开放平台最重要的项目,没有之一。从目前的公开资料看,微信和UC在用户数上的积累非常深厚,坐拥余额宝的支付宝也有很大入口价值,反而是最高调的百度暂时没有让人信服的移动端入口积累。 根据腾讯的半年财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惊人的2.36亿[2],注意这是月活跃用户数,含金量很高。近期也有小道消息疯传微信的累积用户数已经达到了6亿,背靠着腾讯这棵大树,微信非常顺利的晋级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级平台产品。 再来看看UC,公开资料中2012年UC浏览器Android平台月活跃用户数就超过了1亿,在12月份UC又宣布拥有了4亿用户(季度活跃,非月活跃),之后就再没有更新。考虑到今年Android平台的增长依然强势,UC目前的用户积累不会比这个数字小就是了,入口能力不容小视。 短短几个月,余额宝开户用户超过1600万,货币基金累计申购超过1300亿,成为中国最大公募基金和货币基金。支付宝的入口价值在余额宝这件事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占据了互联网金融的上风口,支付宝开放平台的价值可能这几家里面是“含金量”最高的。 在PC互联网上,百度的入口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在移动互联网上,只有“养子”91桌面[3]刚刚成为亿级俱乐部的会员。之前百度在发布轻应用战略时依赖的百度搜索APP和百度浏览器的仍然不足以和其他三家抗衡。未来百度还需要在入口能力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接口开放能力 虽说平台有很多用户,但不代表每个轻应用都能有那么多用户。平台开放出来让开发者利用的能力可以说直接和轻应用产品的质量挂钩。在这方面,UC是做的比较好的,微信是做的比较差的,支付宝和百度没有明显的优、劣势。 UC开放上做的比较好,除了能够支持基于HTML5的Web App,还开放了一部分浏览器的基础接口,可以通过插件的形式调用。从移动端的表现来看,比Chrome做的都好。可以说,只要想做,基于UC的接口,开发者可以渗透到用户使用的大部分场景中。提高产品质量将不会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其实微信开放平台给Native App提供的接口还是比较好用的,可以将关键内容传递至对话的主场景中。但是给轻应用(公众平台)的开放接口实在是做的比较差。一个基于Web的文本编辑器,众多被折叠的账号中的一次推送,似乎除了纯内容的媒体,没什么其他可以做的业务。想象招行或者小米那样做CRM系统?先去跟微信高层搞好关系吧。 支付宝和百度开放的接口的基本上都是通过链接打开一个HTML5应用,用WebView完成渲染。在系统自带浏览器能力日渐强劲的现在,HTML5的大部分特性都可以实现。实现一些不复杂的应用的时候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用户身份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在考虑实现O2O闭环,给用户一个“身份”无疑是最基础和必须的事情。在这方面支付宝有着明显的优势,微信也有比较特色的服务。而UC和百度在这方面没什么积累。 先说说强势的支付宝,用户在支付宝上沉淀的身份是真实又强大的,姓名、手机、身份证、地址等等,再加上和绑定银行卡快捷支付、移动支付。在支付宝的平台上做一些需要真实身份相关的轻应用,比如看病挂号、旅行订票等,可以很好的实现资源互补。 对于微信,属于有相对唯一的身份,可以通过后台对粉丝进行分类管理。目前已经可以绑定招商银行的银行卡,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基于个人身份的服务。 而UC和百度都没有特别强势的用户账户系统,较难直接开放用户身份资源给开发者使用。 开发者友好程度 就是为开发者提供了怎样的支持。百度开放平台在这方面做的是最好的,微信,UC已经有了准备,而支付宝的动作感觉相对仓促一些。 背靠着百度这颗大树,百度轻应用可以提供的开发者资源可以说是最丰富的,包括BAE、统计、性能测试等等。如果从零开始做轻应用,基于百度平台起步就会像是站在的巨人的肩膀上,只需要考虑自身业务的逻辑和实现。 微信对于公共账号开放,认证过程略繁琐。新版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数据统计功能,开发者开始维护之后就进入了。 UC已经开放了开发者在线注册和提交应用的网站,做好了轻应用之后可以很快速的在UC的渠道上线。只有支付宝目前还没有上线轻应用开放商的网站。
本文 微商货源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674.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