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免费你妹啊!
文/阑夕
“国产软件真是够了,开个聊天弹新闻,下个BT弹新闻,查个木马弹新闻,打个输入法弹新闻,现在开个文档没敲两个字也要弹新闻,你们到底是做软件还是开报社的啊……”
这是微博上的一段吐槽,同时也是对“免费经济”的最好注解。
免费打败付费,是经过历史验证之后的互联网规律,并创造出了全新的商业生态。
若以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来解释,那就是在大多数的竞争市场中,免费的互联网产品或服务都得到了更多用户的选择和认可,最终它们在进入零和游戏的生存大战中活了下来,“免费优于付费”的基因也得益于此而传承不息。
毫无疑问,这个结果完全产自市场主义的民主机制,但是就像民主始终只能标榜“最不坏的制度”一样,既然大家都将选票投给了免费先生,那么也就必然需要忍受免费先生的某些陋习和毛病,这是投票的责任,亦为报应。
尽管中国自古便有重农抑商的传统,但是由于租佃关系源远流长,故有民谚跨越时代的指出:“羊毛出在羊身上。”生产的一切成本,定然都会转嫁到消费成本上,如果转嫁的媒介不在价格,就一定在其他地方,决然不会凭空消失。
以本文篇首的例子而言,那些热衷于向用户推送新闻的国产软件,并无多少开报社的意向,只是因为软件的研发、推广、运营、更新等成本都需要投入资金,而用户并不愿意为这些成本买单,所以为了收支平衡——或许再多点儿利润——开发商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回报,而用户既然不能贡献真金白银,那么就只有让他们成为流量,间接的为其他业务——比如广告(点击)、游戏(下载)等——创造收入。
所以马云才说,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360依靠免费的互联网安全服务,不仅在收入数字上远胜推行付费策略的安全厂商,而且还实现了上市的目标;随着网络游戏从付费逐渐转为免费,用户规模的增长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并使整个行业的产值连续向上跳跃;网络媒体弭平了信息获取的鸿沟,造就了门户与资本的狂欢,也让大量靠着卖字为生的传统媒体走上绝路。
然而,既是免费,那么一定与稀缺无缘,按照《连线》杂志前主编ChrisAnderson在其著作《免费:商业的未来》中的说法,一种充裕必然造成另一种匮乏。当用户选择了免费的软件,他们也同时接受了自主权利的匮乏,坐视个人电脑沦为免费软件相互提示对方不兼容的桌面战场;当用户选择了免费的游戏,他们也同时接受了纯粹乐趣的匮乏,让“不充值就玩不下去”的游戏设计成为主流;当用户选择了免费的内容,他们也同时接受了信息品质的匮乏,并致使信息过载始终困扰自身,疲于付出大量时间甄别和筛选信息。
我更愿意将免费经济的大获全胜,归咎于“非理性的繁荣”,用户在选择免费的时候,并非没有意识到这项选择将更加昂贵,但是非理性的因素——比如对于眼前和长远的简单衡量——会让他们宁可忍受糟糕的体验而不愿付费支持一个更好的生态。经济学家通常认为,人们从非理性到理性的进化,取决于他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只有真正懂得自身价值的用户,才会拒绝为免费支付昂贵的代价。
就像iPod推出时,乔布斯如此对媒体描述付费音乐的好处:“iTune里的每一首正版歌曲都只要99美分,而且下载时间只需要1分钟,而你从Kazaa(一款盗版音乐共享软件)下载一首歌曲要15分钟,为了省掉4美元而花费整整1小时,你赚得比最低的时薪还要低。”
本文 微商货源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6673.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