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三巨头掀起影视娱乐人才战,谁会胜出?

市民王叫兽 阅读:40403 2014-09-04 03:08:02 评论:2

BAT大举“侵入”影视娱乐业已成定局,在让传统影视业为BAT打工之前,找到合适的“打工仔”是BAT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人才总是稀缺的,高端人才更是稀缺,这场争夺战已经拉开。而互联网企业的公司文化与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已经长成为帝国一样的企业在机制、氛围、潜规则方面对于“打工仔”都是考验。

本文转自《综艺报》,作者:陈丹。

虽然拥有雄厚的资本和渠道优势,但对于刚刚进军文娱产业的BAT来说,缺乏行业积累和资源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实。挖角业务负责人、争夺创意人才成为BAT进军文娱产业的合理选择。大量的文化娱乐产业从业者正在往互联网公司流动,人员流动背后是正在酝酿的产业巨变。

高管争夺

4月16日,竞业协议一年期满的吴文辉亮相腾讯互娱大会,宣布出任腾讯文学CEO。有网络文学教父之称的吴文辉曾是盛大文学总经理,起点中文创始人。因与盛大集团总裁陈天桥对网文在移动端的发展和利益分配想法不同,2013年起点管理团队集体请辞。起点团队的出走,让多年以来网络文学的一统江湖出现裂痕,垂涎网文已久的BAT迎来了进军机会。

出走盛大后,阿里巴巴、百度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均向吴文辉团队伸出橄榄枝,而吴文辉最终选择了腾讯。在今年的腾讯互娱大会上,吴文辉不无感慨地说道,“今天站在这里,意味着人生一段重要而全新的旅程正式开启。”

吴文辉离开盛大加入腾讯,而刘春宁则从腾讯来到阿里巴巴。此前任职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腾讯数字多媒体产品部总经理的刘春宁,“转会”阿里巴巴后担任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其通过一系列并购活动,于音乐、读书、游戏、视频等领域布下棋子,迅速构建起阿里巴巴的数字娱乐版图。

目前BAT三家公司在文娱产业都刚刚起步,侧重点不同。但这些“大家伙”的未来发展趋势都是全产业链布局,会进入到各个领域,重叠区域势必越来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娱乐产业高管的争夺会是个常态现象”,投中资本创始人兼CEO陈颉表示,是否选择BAT,究竟选择哪一家要进行综合考虑,“三家体量都十分巨大,资源丰富。无论是对于想要加盟的个人还是合作的制作公司来说,核心还是它能给到的条件和资源是多少。”

双向吸引

除了高管人才的网罗,对于内容制作的专业人才,BAT三家公司也都在积极招兵买马。所谓内容为王,当用户基础趋于稳定时,内容的重要性会凸显出来。目前新媒体巨头虽然主导了互联网的平台和渠道,但其欠缺内容,尤其是自制的内容。

有不少人将BAT在娱乐产业的未来类比于好莱坞八大制片厂,将横跨电影、电视、出版、文化地产等各个业务类型。在好莱坞工业体系中,一部漫画,既可改编成电影,也可改编成电视,衍生出音乐唱片等各种产品,同时围绕影视作品中的概念开发主题乐园。

“好莱坞电影,整个是‘版权运营’的概念,围绕内容核心资源,通过旗下一系列部门运作,进行全产业链开发。”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认为,未来中国的娱乐产业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新媒体巨头虽然有能力布局全产业链,但创意内容能否跟上仍然是个很大的挑战。彭侃认为,目前对新媒体来说最亟须的是创意人才。

BAT对于越来越多地传统媒体从业者来说,正成为一个“光明”的归宿。“BAT是媒体发展的一个未来,待遇特别好,”彭侃这样形容BAT对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吸引力,“现在的报纸、电视都被唱衰,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势头以及行业待遇都比传统媒体要好很多,而且许多互联网公司都有股权激励机制,这是传统媒体不敢想象的。”

“水土不服”何解?

吴文辉的腾讯生涯刚刚开启,而从传统媒体走出的刘春却已在互联网兜转了一圈。2011年,刘春卸任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加入搜狐,先后出任搜狐视频COO、搜狐网总编辑、搜狐视频总裁。2013年10月,刘春离开搜狐。离开搜狐后,刘春加入光线传媒,担任独立董事,但他表示并未进入光线管理层,当时仍在待业中。2014年4月18日,在爱奇艺举办的2014视频营销分享会上,爱奇艺CEO龚宇宣布“爱奇艺工作室战略”正式启动,刘春、与马东、高晓松一起领衔首批成立的三个工作室。

6月坊间曝料,刘春将加盟阿里巴巴出任影视业务CEO。刘春虽然对媒体否认了这一消息,称其与爱奇艺工作室的合约并未结束。但6月22日,刘春在个人微博上写道,“躲在国外过退休生活,都被各种设计各种编排,真烦,好吧,我剧透,我没出息,我不想折腾,我想回老东家。然后,退休,养老,招猫,逗狗。”有分析称,刘春可能会再回“凤凰”怀抱。

陈颉表示,对于拥抱互联网巨头的个人或制作公司来说,面临的风险是他们所能提供的资源跟你的期望值可能会有落差。BAT体量巨大,进入三家中任何一个系统,你的存在感可能都是很微小的,也许会有未受很大重视的失落感。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张锐表示,企业文化的差异也是传统媒体从业者进入互联网企业会遇到的障碍,“电视人,电影人和IT人的文化不同。有时一件事情,表达和沟通的方式会完全不同,这就要求要有较强的文化包容力。”

“除企业文化不同外,传统创意人才不能适应互联网内容的制作方式可能才是真正需要去跨越的沟壑。”有视频网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视频网站主要是从传统电视台“挖角”,但这些人挖过来也未必能做出优秀的互联网娱乐内容。近几年,互联网上大火的内容,如《丝男士》《万万没想到》都是互联网培育出来的草根人才的作品。互联网内容更多体现了碎片化的特性,跟传统电影、电视的制作有所不同,视频市场较短。在内容方面,更多强调的是噱头和爆点,而非叙事的完整性。

彭侃认为,长期生存在传统媒体环境中的内容制作者,能否适应互联网思维,这是有疑问的。“你挖来的人可能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是一个很好的内容制作者,但在互联网环境下未必有很好的创意思维。”传统内容制作者在选择加入新媒体前,需要审慎了解互联网的生态环境。 来源:《综艺报》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6633.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