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CPO汪维纲:从人才培养着手促进区块链产业落地
Scream
阅读:39326
2018-10-11 23:55:27
评论:0
2018年10月9日至10日,"2018可信区块链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联合主办。智联招聘集团首席产品官汪维纲,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史德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恪等专家出席了活动。
(智联招聘集团首席产品官 汪维纲)
汪维纲在分论坛——“区块链人才生态发展论坛”上发布了《2018年区块链人才供需与发展研究报告》,借助智联招聘全站大数据,为大家充分解构这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人才困境,并一同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匹配方案。
求职者对区块链趋之若鹜 ,但具备技能者寥寥
区块链概念在过去的两年间异常火爆,资本和创业公司以及人才都纷纷涌入,但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一行业却存在一些概念与实际脱节的无力感,在智能经济、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体系中,一切新技术的发展都依赖于拥有实际技能的人才。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区块链人才供需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区块链人才的需求量较2017年三季度暴增636.83%。求职者也蜂拥般的涌向这一风口,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向区块链相关岗位投递简历的人数远高于整体需求,是需求的3.6倍,从数量上看供给十分充足,表面看区块链领域的求职市场一片繁荣。
汪维纲指出,对新兴事物的追随是人的天性,但从深层数据来看,这一市场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虚火”,他介绍道:“虽然向区块链领域投递简历的求职者多于需求,但并不代表人才供 应质量好,我们经过标签提取发现,具备区块链相关技能和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也就是存量人才仅为需求量的7%。对用人企业来说,真正能满足要求的求职者寥寥无几,区块链产业想要在技术应用上快速发展,获取符合标准的人才是需要克服的第一重障碍。”
区块链人才除了整体供不应求,供需结构上也存在众多矛盾,呈现行业、职业供给分布冷热不均的状态。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这两个行业由于区块链技术渗透较早,分布着较多的人才;而IT服务(系统/数据/维护)、网络游戏、专业服务、加工制造等行业中,存量人才寥寥无几,其中加工制造业的存量人才几乎空白,在这一技术密集的领域,人才的匮乏将制约这些行业的发展速度。体现在职位方面,算法工程师是需求比例最高的岗位,占比高达10.9%,其次是软件工程师。但这两个岗位在区块链相关人才供给端几乎空白。
高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联动,推动区块链人才培养
为了探索人才的输出渠道,我们将已经具备区块链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人做了分析,发现存量人才大多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专业上,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工商管理等专业为主,或源于区块链的发展初期在这些领域渗透较深。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下,包括计算机、IT、金融等专业的毕业生都可能“跨界”进入区块链领域,而拥有区块链业务的企业,也将肩负起区块链人才培养的重任。汪维纲表示:“现行的区块链企业将成为输送人才的黄浦军校。企业的员工是这个社会的宝贵财产,也是推动整个区块链前进非常重要的力量。他们将来会成为各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或是团队领导者,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帮助更多年轻人成长。”
区块链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前沿技术,涉及到计算机、密码学、管理学、经济学及金融学等多个学科。当前还没有开设特定专业,真正接受过系统培养、拥有技能的人才比较少,难以满足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的需要,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一些高校已经闻风而动,开始开设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在这一全新领域的相关认知和能力。放眼全球,包括美国的卡耐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在内的十多家高校,相继开设了区块链技术的相关课程,国内的浙江大学也率先开设了一门名为《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课程。
社会培训机构也开始推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区块链课程,凭借其特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弥合人才需求暴涨和相关人才短缺之间的鸿沟,可以在短期缓解市场焦虑。
汪维纲认为,高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联动形成人才链,才能形成有序健康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扑灭虚火,促进区块链实际产业落地。他总结道:“当区块链底层技术逐渐成熟,被逐渐应用到不同场景后,行业的大框架也将日渐清晰,人才的真实需求也随之显露。从中长期看,企业、高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将继续形成合力,成为区块链市场人才输送的中坚力量。”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6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