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创始人蒋亚平:区块链就是20年前的互联网,可以大步往前走… | 链圈琅琊阁
隐约的感觉到,区块链就是20年前的互联网,它还可以大步往前走一段,在走的过程中,我们再去做调整。 ——人民网创始人蒋亚平 今天的链其实和当年的网很类似,99%的链都会死掉,能活下来都是天时地利人和。 ——人民网创始人蒋亚平 互联网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核心业务和核心商业模式,比如说微博、微信、抖音、移动支付等等,这是过去世界里没有的,区块链也会一样的。 ——OF社群链创始人刘大鸿 比特币区块链通过复杂密码的技术解决了确权的问题,而且还是公开透明、可查账不可篡改的,第一次让数字世界有了产权,这是很厉害的一点。 ——星云链联合创始人钟馥百 2017年全球金融机构总成本是1.4万亿美元,既然可以用一种封闭式的系统,用消耗碳基能源的方式,去制造硅基的价值,是不是可以划时代的去看一下。 ——星耀资本投资合伙人陈亮 9月28日,《链圈琅琊阁》第7期在中关村举办,本期主讲嘉宾是人民网创始人蒋亚平教授。 蒋亚平,人民网创始人,哈佛大学尼曼学者,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原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总编辑,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多年关注三农、土地、传媒、互联网和中国社会转型。 本期琅琊阁到场听众有:星云链、Merculet、VVbtc、星耀资本、OK资本、加密愿景、镜湖资本、布洛克科技、耳朵财经、金色财经、挖链网、博链财经、链茶馆、节点财经、搜狐、一点资讯、场景实验室、艾瑞咨询、村村乐……链圈、资本圈、媒体圈从业者。 《人民网早期发展和区块链应用展望》 《链圈琅琊阁》沙龙现场 蒋亚平教授首先做了《人民网早期发展和区块链应用展望》的主题演讲,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他通过多张经典照片,讲述了人民网的早期故事,也还原了20多年来互联网的的波澜壮阔。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下是蒋教授部分精彩观点,可以自行类比当前区块链行业现状。 一、人民网早期发展——ICP 我创办人民网也是一个偶然,1986年我到经济部工作,做了10年的农业报道,对乡村振兴、土地这块儿是非常熟悉的。到1996年,人民日报编委会想发展互联网,邀请我来试一试,当时的副社长朱新民,和我说了一句话“你不要老在纸上写字,你去大地上写字”,对我的人生影响非常深刻。 大家注意一个时间点,那个时候新浪搜狐都还没有,白茫茫一片大地。我是一个文科生,但我很快把互联网这个事情就想明白了,本质上还是媒体,内容这个事情我擅长。 图片来自蒋教授演讲PPT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开始运营,大家可以看下(上面)这张图,这是第一天的版面。 用今天的眼光看,门户网站里重要的元素一一超链接、专栏、视频等全部都有了。第一、当时我就坚定认为,视频一定会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第二、从上线第一天开始,就有了广告位;第三、我自己最骄傲的一个版块,就是最下面的检索栏目,百度当时还没有成立。可以说,作为中国的第一代互联网人,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还是比较准确的。 其实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想叫人民网,但是那个时候对互联网的理解都是洪水猛兽,就像现在对区块链的误解一样,所以只能叫人民日报网络版,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 二、人民网早期发展——ISP、ASP、IDC ICP:互联网内容服务商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 Internet Data Center; ASP:应用服务提供商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先普及几个名词,互联网早期的我们也讲概念,就像你们现在链圈币圈一样(笑),那个时候的资本也都是先投概念,然后才是TO B、TO C、TO B&C等各种业务。 从一开始,人民日报社领导就非常支持我们,人民网不能单一的做个ICP,我们要做综合多元的业务,也包括ISP、ASP、IDC。 人民网做ISP的时候,最大的痛点是线路和带宽,当时我们只有几个服务商选择:一个是刚刚从杭州到北京的马云创办的公司,他们那时人不多,我还去他们公司看过,实力弱;一个是属当时邮电部管辖的中国电信,他们实力强,但只在上班期间提供服务,我们是需要24小时在线的网站,所以也放弃了;最终我们选择了中网的服务。现在回想,历史是有因果的,如果当时马云接了人民网的订单,说不定就没有了后来的阿里巴巴。 人民网做IDC的时候,主流都是思科的路由器,当时我们就有意识,为什么不能用中国人自己的路由器呢。于是主动找了一家南方公司,名字叫华为,双方一拍即合,他给我们提供了一台报价75万元的路由器,要知道,1997年,人民网拨款的全部运营费用只有50万元。怎么办,用网站的广告置换啊,这可能是门户最早的商业模式了。 三、人民网早期发展——Information、Search Engines、Social Software 到1999年,很多门户网站都起来了。 4月8日,国内八家知名中文互联网络站点一一搜狐、新浪、Chinabyte、网易、国中网、上海热线、瀛海威、悠游,在北京开会,希望联手对抗雅虎和美国在线等国外ICP的冲击,但是选择性忽视掉了人民网等新闻媒体。 图片来自蒋教授演讲PPT 4月16日,人民网联合国内23家上网的新闻媒体,一起通过了《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这是网络媒体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后来才有了一系列的媒体公约。 到了8月份的时候,两边开始互相缓和。再到10月29日,我组织了一次座谈会,全部的商业媒体和官方媒体都到场,大家最终握手言和。因为我知道,中国互联网都还处于早期阶段,共同发展才是最好的。 另外,讲个不为人知的事儿,其实,人民网是最早一批探索搜索引擎模式的,当时还没有谷歌和百度,1996年我们就找到了方正的王选,他手下最优秀的一群工程师通宵加班,帮人民网做了一套全文检索的系统。可惜的是,后来全球范围谷歌起来了,中国百度也起来了,而即刻搜索、盘古搜索、中国搜索都没有结果了,现在回想挺令人唏嘘的。 四、关于区块链的一些思考 现在大家都讲区块链,刚刚在路上我还在思考,今天的链其实和当年的网很类似,99%的链都会死掉,能活下来都是靠坚持,靠天时地利人和。当然也和政策有关系。 我读了《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论文,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精巧的系统。但从直觉上来判断,假如中本聪不是一个人,很可能是一个组织,如果盲目利用这套协议来发展金融,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情。 这和阴谋论没有关系,没有任何协议不可篡改,这是一个哲学问题,除非区块链不需要哲学。 隐约的感觉到,区块链就是20年前的互联网,它还可以大步往前走一段,在走的过程中,我们再去做调整。 也推荐一本书,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写的《数字化生存》,无论是做互联网的,还是做区块链的,建议你们都去看一下,你会发现历史的规律都是相似的。 《链圈琅琊阁》之嘉宾论道 《链圈琅琊阁》沙龙现场 在论坛环节,人民网创始人蒋亚平、OF社群链创始人刘大鸿、星云链联合创始人钟馥百、星耀资本CTO陈亮等,围绕可信网络、区块链+、算力竞争、区块链价值多个维度展开深刻讨论。 这是一个跨代和跨界的交流,以下是沙龙部分精彩QA。 Q1:互联网区块链的可信与不可信 刘大鸿:我曾经问过蒋教授,在一个不可信的互联网世界里,可信的区块链网络是否能建立起来?蒋教授认为我预设了互联网是不可信的,区块链是可信的,这点有些争议。但我们都知道,传统互联网是一个中心化的数据管理中心,而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管理系统,它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我想问蒋教授,从你的历史感觉判断,在当前大环境下,突然冒出一个分布式网络,有可能吗? 蒋教授:第一,从宏观来讲,互联网总体上是可信的,无论是技术协议,还是这么多年快速发展的应用,如果它是不可信的是不可能的;第二,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媒体,特别是有一些大V又有一些民众的时候,不可信的表现是突出的,可能大家对互联网的感知不一样。我现在也是区块链的粉丝,因为能让你感到冲动与热情,基于区块链的基础协议,在满足各种条件下,某些应用是可信的,但这都是我们的想象。我没有否定它的意思,相较而言,互联网不可信的成分比较多,区块链是针对不可信这部分的一种解决方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大时代的机会。 Q2:区块链技术的价值 刘大鸿: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区块链+,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市场有两派观点,一种是认为区块链没什么创新,另一种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单纯从技术层面来看,大家怎么看? 陈亮:听蒋教授的演讲,让我心血澎湃,也聊聊我的观点。第一,大家可能有不同的技术维度和哲学维度,但有一个数据,2017年全球金融机构总成本是1.4万亿美元,既然可以用一种封闭式的系统,用消耗碳基能源的方式,去制造硅基的价值,是不是可以划时代的去看一下;第二,造马车的人永远不可能学会开汽车,拿互联网去类比区块,有点Low;第三,投资与消费的二元性,在区块链之前是不可能做到归一类的(体现在一个Token的意思);第四,社会总账或者说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人类的发展史,货币的起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般商品等价物,一种是债权关系,我从考古的角度理解,先有债权后有的货币,古巴比伦的泥板记录的只有债权,并没有货币。我之前对比特币也有一种阴谋论,但是看到中本聪邮件的原件,我更相信这是一群极客,对哈耶克自由经济的实现。今天比特币系统算力的增强,碳资源的消耗实际上是在增强这个全球账本的强壮程度。 钟馥百:抛开技术层面,我认为区块链有两个价值: 一个是所有权,一个是法律。先不说未来所有一切数据上链,在现实的数字世界,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拷贝的,严格意义上根本没有办法确定产权,但是比特币区块链通过复杂密码的技术解决了确权的问题,而且还是公开透明可查账不可篡改的,第一次让数字世界有了产权,这是很厉害的一点;第二点是智能合约的概念,当然不是指现在的智能合约,而真正的智能合约解决的是治理的问题, 通过智能合约可以降低签订合约的成本,降低强行履约的成本。 从这个角度,我认为当下区块链发挥价值的地方,还是在数字资产或者传统资产数字化,比如像股票之类的权益,现在行业很多人都在推动发展,不再提Utility Token,而在提Security Token,这种权证一定有某种现实资产作为保证。 我也想和大家探讨,接下来区块链到底该怎么走?我个人认为整个经济大周期没有跌到底,还在下行的熊市阶段,可能会持续两年或两年以上。 刘大鸿:那我也表达下我的观点。 第一,关于算力问题,PC机和服务器的CPU算力,从单个来看它的贡献,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再提升意义不大。计算机的存储与带宽增加时,增加了系统本身的效率,比如说CPU变得更快、网速变得更快,它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而比特币算力的提升,并没有让比特币变的更快,也没有把比特币网络变得更好。我觉得这是因为价格竞争,大家投入更多的矿机资源来挖矿,导致算力的军备竞赛。算力提升后,虽然应对51%攻击时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我认为很快会有新的算法出现来替代它,共识机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有区别。从价值逻辑的角度看,它有不科学的地方,这只是一个早期阶段。 第二,关于技术本身,比特币系统是一个P2P网络、POW共识机制、哈希、加密、公钥私钥等技术的综合体,它已经取得成功,而且还会有更长远的未来。 第三,比特币和区块链未来发展会走到哪里去?我最近看了创新工场的一篇文章,讲它为什么投资比特大陆,它里面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设施,第二个阶段是映射现实,第三个阶段是核心业务,第四个阶段是商业模式。不过我觉得第四个阶段应该叫升级重塑,就是互联网反过来重塑了传统产业,比如O2O重新做了快餐、重新做了出行。 创新工场认为比特大陆就是做了区块链的基础设施,我觉得,从哲学和其它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基础设施,但从区块链应用来讲,它未必是(基础设施)。不过现在确实是到了一个映射现实的阶段,区块链网络也会逐步映射现实世界的一些东西。 我没有提前看蒋教授的PPT,但是他的演讲,就验证了互联网阶段论的说法。ISP、ASP、IDC就是基础设施,人民日报网络版就是人民日报的现实映射,但它不会一下子走向核心业务,互联网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核心业务和核心商业模式,比如说微博、微信、抖音、移动支付等等,这是过去世界没有的,区块链也会一样的。 第四,我很赞同钟馥百关于熊市会持续很久这个观点,但我更认为正因为这个熊市,才促成了区块链产业的蓬勃发展,一边在衰落,一边会增长,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感觉。 钟馥百:从史为鉴,现在看到的这波互联网大佬,其实当年都熬过了2000年的纳斯达克泡沫。你要真正想清楚需要什么,真正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好,把业务做踏实,等到未来腾飞的时候,成功的就是你了,没有别人。 * 《链圈琅琊阁》是由OF社群链倡议,与第一阵营公链公司、区块链研究院、投资机构等联合举办,旨在探讨链圈新技术、新应用、新思想、新经济,已成为链圈第一品牌沙龙,并获得多家媒体合作支持。
本文 微商货源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65155.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