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内部赛马?不如手Q守家,微信打天下
市民王叫兽
阅读:59459
2014-07-09 23:08:58
评论:8
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新生代的佼佼者,移动通讯应用起家的微信从2011年1月正式发布到今天坐拥月活跃用户近四亿,只用了不到三年半时间。放眼全球同类应用,这样的体量仅次于被Facebook190亿美元收购的WhatsApp。与有着多元用户分布的WhatsApp专注于即时通讯服务不同,微信这个“中国王”一直在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可能性。凭借朋友圈,公众平台和微信支付等特色设计,微信一点点地将触角伸向了社交,媒体,支付还有O2O。
微信的大胃口与出身有关。作为腾讯的内部创业项目,一路向好的微信享受着这个中国社交网络和游戏巨头打下的江山,也顺道承接了那些未尽的梦想。3月19日,腾讯发布2013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首次提到微信由通讯服务逐渐发展为多功能平台,并对微信“活跃用户”进行了重新定义。5月6日,腾讯宣布成立微信事业群,负责微信基础平台、微信开放平台,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等微信延伸业务的发展。至此,腾讯完成了对微信大平台战略从想法到组织架构的确认。
然而,“腾讯制造”的微信拿下移动社交头把交椅是顺理成章,接下来的征程也许就得虎口拔牙或者开天辟地了。事实上,社交称王后的微信一直在苦苦找寻平台战略的下一个突破口。全民抢红包,支付变入口和“微信小店”等动作,一次次地打开了想象空间,却没能交付实实在在的新鲜价值。至于微信现在应该如何破局,比起新近并入的O2O业务和财付通团队,那个距离微信广州大本营两个多小时车程、隶属企业发展事业群的微信海外业务拓展小分队兴许才是关键节点。没想明白?甚至觉得八竿子打不着?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腾讯内部赛马看似稳妥,其实隐患重重
2010年10月,加拿大移动通讯应用Kik因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用户而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这里边就包括时任腾讯广州研发部负责人的张小龙。很快,张小龙给腾讯CEO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公司做这一块的东西,理由是移动互联网将有一个新的IM,很可能会对QQ产生威胁。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张小龙和他的团队打造的微信一骑绝尘,让易信和来往这些后来者发起的挑战几乎都不值一提。
同样是社交巨头,有了微信的腾讯比Facebook那是幸运得多了——不仅省下了一大笔用于消除后患的收购费用,而且争取到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来思考部署自己的移动互联征程。经过几次组织架构调整,腾讯已经基本理顺各业务条线归属,或者说比阿里和百度更早地经历了一次移动进化的阵痛期。至于微信事业群的成立,则意味着腾讯内部从此有了两个并行的业务体系,一个基于PC端发家正在向移动端延伸的QQ和QQ空间,一个基于移动互联时代原生的微信。
乍一看这招内部赛马是腾讯为PC时代的资产顺利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上了双保险,仔细想想后发现这样一来微信就从助力手Q狙击外来者威胁的帮手变成了QQ全方位的竞争对手,也许隐患重重,并不安全。你想啊,微信用户增长展现的惊人速度与QQ的关系导入脱不了干系,换句话说两者辐射出的社交网络有很大重合,现在想进一步分享资源来打造差异化的平台生态,怎么听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5月份的时候,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掌门人汤道生在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大会间隙接受了《财经》记者的采访,提到QQ和微信之间“默契的竞争”并分析了两者的异同,比如用户关系上微信深而QQ广,业务方向上微信主打服务QQ主打营销,商业策略上微信克制保守QQ激进开放。实际上却透露了微信和QQ在电商、游戏、O2O、支付领域以及“连接一切”的平台构想上都短兵相接。
虽然微信颠覆者的角色让聚光灯时刻围绕,但如此竞争微信占不到任何便宜,甚至还会成为其“甜蜜的负担”。负担也许来自资源倾斜。大家都说微信革了手Q的命,其实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革了PC的命——微信赢在无历史一身轻。可随着微信的蛋糕越做越大,如何利用或者说帮忙消化腾讯已有资源也成了它的一大任务。有了这些资源看似省时省力,却也会束手束脚。要知道当某些业务比较超前的时候,现成的匹配的支持体系并不存在,所以比起资源,微信更需要自生长的空间。
负担也可以来自关系处理。微信事业群成立后,微信和QQ的竞争正式从产品层面升级为业务体系层面。覆盖了QQ、手机QQ、腾讯开放平台,腾讯云,广点通和应用宝在内的多条业务线的社交网络事业群不仅体量大势力大,而且是顶梁柱现金牛。腾讯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以网络游戏、QQ会员和QQ秀为代表的增值服务收入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的78%。再来看看未满四岁的微信,说是方兴未艾实则势单力薄,却因为代表着那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未来,正享受着远远大于其业务抓力的江湖地位和舆论关注,让不公平这种微妙而危险的小情绪有了滋生的土壤。
负担还可能来自外部期许。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微信很多时候也许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比如硬塞的资源明明不兼容,制定业务指标却要计算入内;又比如移动互联模式长成需要时间且没人知道标准答案,人们却期望张小龙化身魔术师,一会一个惊喜。当外界给予过高期许,其实很容易让人产生急于证明自己和强势捍卫权威的心态。不过张小龙在微信事业群成立时的内部邮件里强调保持小团队和思辨大于执行,看来还是比较冷静理性。
不如让手Q守家,微信打天下
所以,让QQ和微信分食腾讯大蛋糕看似稳妥,却是两边都不讨巧。不如让手Q守家,微信打天下,也许万事兴。所谓守家,即手Q有权利有义务将现有资源盘活,承接QQ在PC端的使命并反哺移动端的势能,对自己接下来的发展负全责。比如QQ空间坐拥月活跃账户数6.44亿,比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3.96亿还多出来2.48亿, 而且在三四线以下城市用户中占有绝对优势,中国的电商生意又正好在经历市场下沉,完全可以通过规范独立商户入驻,配合京东等同盟军,联动广点通,给QQ用户带去更新版的电商体验。
至于让微信打天下,是指微信应该拥有自由发展的权利,去探索外部的未知的可能性。就像Facebook虽然收购了Instagram和WhatsApp却让它们保持独立运营,腾讯也需要给予还在成长期的微信最天然的阳光空气雨露而不是营养水甚至拔苗助长。再说了,比起在公司内部争权夺利,微信到外面找资源谋发展才有可能跟手Q良性竞争,实现真正的差异化发展。毕竟苹果树上结不出梨子,基于QQ长成的广告模式和商户会员体系也打造不出理想中的微信生态。
正如iOS因其封闭却高质的生态得以与Android区分,微信也需要为自己的生态打上特色标签。笔者在《微信5.0的阳谋》一文中提出5.0版本的发布标志着微信已经进入淡化社交概念(chat)强化社区建设(connect)的阶段,会进一步推广微信生活方式,实现社区式连接。其实连接完全不是新近出现的响亮口号,而是一直以来互联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真正要义——平等丰富高效,只不过微信借移动互联之风打造了一整套ID体系涵盖人、商家、服务甚至智能硬件,让连接一词一下子变得新鲜又奇妙。
连接容易给力(empowering)难,现在微信遇到的平台战略瓶颈其实就是如何打造出一整套规范流程体系模式支撑商业化落地,让社区成型。这时候微信不妨借鉴一下QQ打造的那个最为成功的社区案例——游戏生态圈,从直接代理到版权合作,人家可没少借力海外。微信的系统思维和无区别连接自然也应该不分国界。事实上,海外内容市场有着大片QQ不曾触及或者说未能拿下的部分,是真正能够支撑微信想象力的大蓝海。如果在微信世界里,人们除了可以打造线上线下生活圈,还有机会建立跨越大洋的人际关系网络,享受无国界的商品品类选择和文娱内容供给,也许才是移动互联时代直接多样的连接能力在中国的最好诠释。
总之,对于现阶段的微信来说,拥抱海外市场是现实需要,是可行之道,是攘外,也是安内。海外业务的开展离不开国际化的战略支撑。可惜的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是愿意标榜自己是中国的彭博,而不是能够更好理解和报道中国公司和市场的媒体;还是钟情成为中国的Facebook,而不是打造一个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平台。好在腾讯这个昔日的“山寨之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建立“腾讯联邦”的意愿,这种从一味取代到尝试接纳的转变与真正国际化所需的开放心态一脉相承,其实有戏。
如此国际化有意义也有市场。一方面,中国这个长久以来不被连接的东方国度正面临如何与世界沟通的难题。大家也许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名声赫赫的人物来华访问,近距离观摩后却让人觉得不咋地。虽然不排除外国砖家来走穴的可能性,但更多时候在于对话质量不高。就像母语同是中文的两个人因为认知水平、成长经历甚至性别差异也会找不到对方的频率,只能假借“当我没说”“我说的都是错的”来避免“三个代表”或者拿着鸡毛当令箭的现象,中西沟通鸿沟就更加不是语言层面的翻译就能解决的,还是要多看世界以理解背后的思想内核,毕竟低效沟通不仅影响人际交流也会左右商业决定。
另一方面,相比国人对西方世界的好奇甚至向往,海外对中国的了解也许就停留在那几个孤立事件和固定标签上了。也许是强势经济缺少动能,也许是苦于没有渠道,但这种情况正随着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从大后方变成前沿阵地而慢慢改变。当追随者变成了潜在竞争对手,供应商变成了被誉为上帝的消费者,对面子关系、中国制造、计划生育等话题一知半解已经远远不够用了,那些有着强烈优越感的企业和人们正在花时间想办法认识一个更加全面丰富真实的中国,或者说中国市场。如果面对面交流还没有达到足够频次,那么一个互联网的连接方式便是中西对话加速器。正好微信的英文名字叫WeChat,会是个很美的故事。
作者作者个人微信号lanienie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5286.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