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终将走向前台 张小龙的梦想还在继续
搜狐科技 文/崔鹏 张小龙一年内做了两次公开演讲。 这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事情。这位被冠以“微信之父”的人素来以神秘著称,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很多媒体想寻找一张他的近照都非常困难。 今年有所不同,1月11日他进行了首次公开演讲,并留下了应用号的悬念,一时间微信颠覆App的说法被很多人津津乐道。12月28日张小龙给这个话题画上了句号,他用一次严重超时的公开演讲解释了微信做小程序的初衷和理念,并正面回应了很多关于小程序的疑问。 2017年1月9日,小程序将被微信团队正式推向前台,这是项目上线一周年的日子。张小龙和他的微信将迎来一个新的世界。 为了弥补短板而诞生 回顾一年多的工作历程,张小龙说做小程序的本意并不是为了改变App的存在和启动方式,而是为了补足微信现有功能的短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都希望将服务做成App让用户下载从而抢占平台。所以纵使大部分用户每天只用少数几个App,也需要下载很多App。这是移动互联网给企业提出的难题,也是公众账号出来后很多企业发现它比传统网站或者App效果更好的原因。 然而公众账号也有着天然的缺陷:它的运营基于订阅和推送,这导致很多微信公号将吸粉作为第一要务,收集更多用户名单然后给订阅者推送消息。 微信公众号在这里变成了客户关系管理和消息推送器的角色。“PC时代的网站并不会向用户推送消息进行骚扰,访问信息一样很方便”,张小龙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企业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载体。这是一个市场空白,也是小程序的空间所在,微信在推送和订阅功能外,需要一个新的体系。 张小龙给自己的微信小程序做了四个定义: 1.无需安装,这也是对现有应用定义的重大突破。智能手机让PC上复杂的应用管理变得简单,也拥有了更多用户。相较于App,小程序更胜一筹,用户能直接使用而不需要安装。 2.触手可及,用户不需要专门去App商店进行下载。 用户使用手机接触周边物体时就能直接获得物品信息,借助传感器和摄像头等与周边互动。比如说在博物馆里,用户扫下二维码就能知道展品背后的信息。 3.用完即走。微信应该扮演的是工具角色,帮助用户高效完成任务,任务完成用户能“用完即走”。 4.无须卸载。访问过服务之后,不需要使用任务管理器,也不需要卸载过程。比如用户在餐厅点菜,不需要下APP,扫下二维码就能点菜,吃完饭也不用卸载小程序。 微信对小程序的定位,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让用户在智能手机内更方便地获得服务,体验比传统网站好,便捷度比下载APP高。 微信支付行业运营总监雷茂峰向搜狐科技表示,小程序对整个微信的提升会非常大。区别于较重的扫码行为,小程序会很轻,用户体验更好,线下场景融合也更自然。 这对满世界拼命做地推的支付宝来说不是个好消息,微信在线下的渗透能力具有了极大想象力。 微信不是克制 是理性 小程序不是第一个引发强烈反响的功能,2014年春节前夕上线的微信红包就被马云称为“珍珠港奇袭”。 这就是微信,一举一动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腾讯的联合创始人张志东今年对腾讯的很多业务线进行过点评,其中给予微信团队的评价很高,认为他们保持了很克制的心态在做事情。 “我听到Tony(张志东)这个评论有些惊讶,’克制’这个词从来都没在我脑袋里出现过”,张小龙说克制是一种自我压制的行为,微信团队并没有压制自己并切割掉很多事情,“我们做很多决定的时候,考虑的是合理性,舍弃掉那些想做但是做不好的事情,并不是因为克制自己少做一些”。 有一次张小龙在公司给毕业生做培训,对方问微信战略是什么,张小龙回答说微信只是一个工具,微信团队想做的是如何做好一个工具。很多同事对此表示不理解,认为微信是一个平台而非工具,这也是社会上很多人的看法——人们经常说微信是一个超级平台,做什么都不给其他对手机会。 但张小龙否认了这个定位,他说“微信是一个工具,这是非常宏大的目标。工具也有好坏之分,做一个非常好的工具难度很大。如果要做一个平台,我会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 根据微信公布的数据,用户每天在微信里停留的时间长达90分钟,这是一个让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艳羡的惊人数字,但微信团队并没有把它作为考核目标。 张小龙说用户停留时长应该根据用户自身的需求决定,微信不希望人为拉长这个时长,并拖延用户完成任务的时间。作为工具,最重要的是让用户提高效率、用完即走,这也是贯穿在微信每个功能内的标准。 微信的首席程序员如何看未来 外界一直称呼张小龙为“微信之父”,他对微信的成长方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但张小龙仍然把自己称作程序员,“我对小程序很兴奋,很多程序员都希望能写一个程序,再写一个能运行程序的程序,后者通常是操作系统,微信可能做不了操作系统,但还有别的方法(小程序)”。 在他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中,不断重复着两个概念,一个是用完即走,另一个就是PC时代的浏览器。为了阐述微信对于小程序以及未来智能终端的理解,他多次用浏览器来进行类比。 在PC时代,互联网用户使用最多的工具是浏览器,大部分网络服务也基于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访问从PC页面向App转变。这不仅是上网形式的区别,也是形态上的变化,“手机是人肢体的延伸,微信可以摇一摇,但PC不能摇,手机可以扫二维码,PC也不能扫”。 智能终端的变革,对整个互联网生态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张小龙说: “智能手机之后,可能会有智能眼镜,系统放在眼镜内,图像投射到视网膜上。可能十年后应用程序的使用方式会跟现在不同,用户不需要安装应用,眼镜看到哪里,相关应用程序就在那里。比如说,用户看到一个灯,上面就会有虚拟开关。任何眼镜能看到的实物,背后的数据和程序都会出现在用户眼前。” 张小龙非常推崇这个“所见即所得”的形态,它比当下智能手机时代用手触摸的方式更高级,应用程序无处不在,用户可以随时访问。 微信摇红包活动卒 享年一周岁 临近春节,张小龙也提到了红包业务。 “很多同事都在问微信今年春节有什么红包活动,内部我经常跟大家说,微信作为工具,不应该有太多节日性的运营活动,因为工具本身应该是日常性的,不要总根据节日做太大变动”。 两年前微信做红包,是因为支付业务刚起步,通过春节红包能带动更多人进入微信支付。微信摇红包的春节活动让更多的微信支付用户进行了绑卡操作,现在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今年春节不一定会有摇红包的活动。 关于微信摇红包活动的停止,雷茂峰说自己也是刚知道,“微信团队不是那种花大力气做各种对外推广的风格,还是希望能多做一些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让用户多花时间陪家人而不是抢红包”。 虽然经常有用户觉得微信的功能奇怪,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张小龙说任何产品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微信必须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理念来做取舍。 他对微信的每一步有着自己的思考。而微信团队的风格也一贯是先做事再说话。即使是小程序这个引发了外界强烈关注的产品,他也是拖了一年才将其正式上线,“我们很少把没有做的产品形态预先对外透露,而是做好了再发布”。 在张小龙和微信团队身上,有着与那些营销优先和生态化反全世界的公司们截然不同的做事风格,明年1月小程序上线后,张小龙作为程序员的梦想将继续下去。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46630.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