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欲打造西方版微信?所面临的挑战不少
Facebook Messenger的手机客户端内置了聊天机器人,并且可以支持本地广告。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也许是因为Facebook Messenger就是在效仿微信。
近年来,日本和新加坡等的手机用户激增。应用程序特别是微信,一直陪伴在人们左右。用户在微信内聊天、购买商品、语音聊天、视频聊天。Messenger可以支持大部分微信提供的功能,甚至包括电商服务和一键式购买。
如今,微信拥有近7亿用户,已经发展出了一个良好的盈利模式。如果Facebook的目标是将这一成功案例,复制到自身所占据的为更广阔的市场,那Facebook需要添加西方用户想要的功能。毕竟亚太地区的消费者购买模式不同,他们对应用程序内购买的信任度更高,并且对待他们喜欢的品牌行为模式也有所不同。
而最近Messenger的一些更新显然表明了Facebook正在追随微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步一个脚印
Facebook的第一步就是内置人工智能。去年,Facebook收购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Wit.ai,以增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这一举动也表明了Facebook有着理解聊天信息和行为,并将其商业化的热切期待。Messenger内置的M聊天购物机器人则是另外一个大胆的尝试,尽管M的呈现非常像聊天机器人,但是下单等一系列步骤的完成依然依赖于人工,不过它显示了Facebook在移动商务中的构建趋向。有了聊天机器人,出版商和品牌可以将客户支持自动化,包括购物,内容发现和各类交互。
这笔账其实很好算。严格意义上讲Facebook的社交网络中有17亿用户,如果用户对聊天机器人及内置功能感兴趣,那Messenger客户端将会为Facebook再新增全新的用户。举个例子,如果Messenger能够移植微信客户端中那些能够表达用户个性化情感的表情包功能,那可能会席卷北美7亿用户市场。再比如,如果Facebook在Messenger中加入类似微信的原生广告,则有可能大幅提高广告收入。当然这一点依然存在风险和挑战。
Facebook面临的挑战
聊天软件是为数不多的仍然保有维系隐私假象的几个应用类型之一。比如Facebook 2014年收购了Whatsapp并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后者在今年4月就在其内部添加了端到端加密。显而易见的是用户想要隐私。但对于Facebook“立志”成为西方版的微信,矛盾之处就在于用户需要授予许可让它持续的联网,监控,然后通过他们的聊天信息赚钱。
另外一大问题在于用户对Messenger的接口认可程度。Messenger是一个有趣的、移动端即时通讯应用(应用内emoji表情非常丰富,甚至有专门的机器人能够告诉你天气)。但是如果Messenger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购物应用程序,用户将会看到将它当作一个正儿八经的商业应用来看待。Facebook的用户基群是那些习惯于在Facebook上分享自己宝宝照片或者毕业照片的用户,他们并不会将Facebook当作一个可以存储信用卡信息的平台。因此,Messenger想完成转身,Facebook就必须要取得他们的信任。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36587.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