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秀场到直播的背后:闷声发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TechWeb 6月27日报道 文/肖芳
今年以来,直播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热点。事实上,从形态上讲,直播并不是完全从无到有的产品,而是在秀场模式上的微创新产品。在秀场时代,各家都比较低调,甚至有些忌讳谈及,比如优酷和爱奇艺去年都先后推出了秀场平台,但很少对媒体提及;但直播完全改变了秀场低调的“作风”。
正是直播的高调带动了这个产品形态的火爆。直播有多火?某CDN服务平台高官向TechWeb透露,目前超过80%的直播平台选择了其CDN服务。从流量上看,今年5月网宿平台视频直播类月均流量相比去年5月大涨180%。
几乎相同的产品形态,为什么秀场不温不火而直播火爆?从秀场到直播,行业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直播走红:低门槛 泛娱乐为主因
传统秀场直播兴最初于2005年在国内出现,原型为网络视频聊天室,2009年后转变为以美女直播为核心,早期的表现内容主要是唱歌、跳舞。秀场主要依托于PC场景,需要专业的设备以及固定的直播室,而且需要主播有一定的表演才能。
速途研究院的调查显示,秀场用户对秀场娱乐模式的关注类型上,热舞、唱歌是用户关注的主要内容,拥有着好身材、好舞姿的女主播们在镜头下摇曳起舞,是大量男性用户买单的目标,也是排解寂寞的不二选择。
唱歌、讲段子的女主播们和用户间需要有较强的互动性,可以吸引大量的用户参与,也是用户喜爱的秀场直播中娱乐模式之一。
这种定位导致参与主播只能是部分特定的人群,大量宅男看美女的状态总是让人联想到“低俗”、“擦边球”,秀场平台的低调与此不无关系。
但直播完全改变了秀场的高门槛。直播主要依托于移动端,无需专业设备以及固定地点,可谓随时随地都可直播。从内容上看,直播也不再仅限于唱歌、跳舞,而是拓展至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内容泛娱乐化让各式各样的用户都可做主播,犹如全民都可参与的网络电视台。
36氪研究院任曦表示,直播行业的火热,主要是由以下四个方面驱动的:第一,用户需求升级换代,高互动性、强社交性的直播成为新型娱乐主流;第二,4G网络的便利、内容生产工具的升级,让 “随时、随地 、碎片化”看直播成为可能;第三,消费习惯的养成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催熟直播盈利模式;第四,资本热浪助力直播升温,直播品类及受众不断扩充。
速途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秀场直播的规模仅为21.2亿元,而今年将达到102.4亿元,预计2018年将突破150亿元。
中国秀场直播规模走势
火爆≠赚钱:闷声发财的时代结束了
传统秀场模式代表9158的招股书显示,2011~2013年的营收分别为:3.844亿元、4.558亿元、5.482亿元,相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399亿元、1.583亿元及2.06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87.5%、88.5%及87.6%,对应的净利率分别为36.4%、35.8%及41.3%。在互联网行业,如此之高的毛利率实属罕见。
秀场到直播,在盈利模式上并没有特别大的突破,上游集结版权方、主播方,下游对接用户和商家,通过打赏、广告等方式进行盈利。用户可以通过购买虚拟礼物向喜欢的主播打赏互动。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36108.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