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么火热,为何这些孵化器却消失了?
犹记得年初深圳的“地库”倒闭在圈子里引起的轩然大波,为何“双创”这么火爆,帮助创业者的孵化器却倒下了呢?
究其根本,地库、创业咖啡都是孵化器的一种形式,其本质更是创业公司,消失和死亡都是正常现象。
孵化器这一正式的概念起源于美国,1980年代,孵化器开始在美国本土快速发展并经英国和欧洲传向世界。
其中,最为著名的孵化器就当属Y Combinator 和 Techstars等孵化器,它们开辟了一条为创业公司提供种子资金、建议和关系网络的模式,并在2005和2006年开始真正展露头角。
国内的创业孵化器文化由上世纪80年代兴起,主管部门为科学技术部。中国首个企业孵化器是武汉的光谷孵化器。
孵化器真正的爆发期是李克强总理提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的观念后,孵化器犹如雨后春笋,短时间内大量涌现。
2015年上半年,深圳南山附近的公交车、广告牌上处处都是孵化器的广告,一栋建筑里从顶层到地下室都可能有孵化器。
为何这些孵化器建立初轰动一时,现在却慢慢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呢?
细数一下,这些消失的孵化器大多有以下几个特征:
1、运营模式单一,还有很多传统孵化器停留在单纯物业管理的“二房东”阶段;
2、多数孵化器停留在伪创新阶段,创业咖啡、投资路演等服务同质化严重;
3、未经调研,不了解区域产业基础,盲目看“热”进入孵化器行业的。
“二房东”为何越来越不被创业者接受?
最初的“二房东”类的孵化器指的是单纯的提供物理孵化空间的孵化器。最为普遍的做法为,地产商将闲置的资源设立成孵化器,将资源有效转化。
创业者也正苦于没有办公地点,于是,二者一拍即合,孵化器成为了创业者的摇篮。其本质是将闲置的地产资源利用起来,顶着孵化器的“空壳”,但是不能为创业者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随着双创的火热,创业者优胜略汰,更多的孵化器开始提供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来吸引创业者,单纯的提供物理空间的孵化器就毫无优势可言了,被创业者摒弃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值得一提的是,单纯的提供物理孵化空间,盈利模式单一,有的甚至只能依靠政府的补贴而活,抗风险能力低,容易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孵化器伪创新,同质化严重
何为创新?创新不是单纯的将孵化器改成“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就完事了,这种所谓的“创新”只不过是换了一层皮的伪创新!
另外,创业者多起来了,孵化器更多,很多创业者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挨家挨户的去路演、去参加各种导师分享活动,想办法推销出去自己的创业项目和学习如何在创业上走的更远。
如此,就造成了项目的同质化严重和每天参加不完的活动。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35104.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