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有一篇文章如此接地气的把运营和数据间的关系讲清楚!
市民王叫兽
阅读:48505
2016-04-28 02:39:09
评论:0
图片来自pixabay
注:本连载分为【认知运营】、【运营的基础修炼和入门】、【运营的几项核心技能】、【运营的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一个运营的成长路径】、【我作为一个运营从业者的一些思考】6大部分。
本文为【运营的几项核心技能】部分的第二篇连载。
(一)
上一篇连载,我们聊了关于运营指标的拆解和落地。
这一篇,我们来讲讲另一件可能会贯穿你的运营生涯始终的事情——数据在运营工作中的运用。或者,也可以说是如何用数据来指导你的运营工作。
这里要先提一嘴,数据的背后,其实是逻辑和推理。换句话讲,想要让数据可以更好地为你服务,你需要先有好的逻辑和推理分析能力。假如连这一层都做不到,即便你看过了这篇文章并拍案叫绝,很可能也是只得其形,未得其神。
而至于如何评估自己的逻辑能力,我给一个大体的参照——
逻辑能力较强的人语言表达方面往往是有组织的。说话表达往往有框架有条理,思路清晰。比如,在回答问题时ta会喜欢用“起因-经过-结果”、“案例-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方法”等框架来进行回答。框架不是为了束缚思维,而是用来整理思路。 在此基础上,一般谈话话题容易跑题万里拉不回来的人,以及经常容易表达上前后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人逻辑可能都是比较差的。但,逻辑这个事,也不是不可以练习,只是一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 比如,
尝试给自己建立某种思考框架(如我们前面说过的“案例-问题-原因-解决方案”这样的框架),并尝试在自己所有可能会经历的相关场景中都持续强制自己使用相应框架进行思考和表达,这样持续几个月后,通常是会有些效果的。此外,也推荐可以参考一下《思考的技术》、《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方法》、《创新者的思考》、《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等书,都是我看过关于逻辑和思考方法方面的一些好书。 另外,很多人尤其是文科生在提及数据时往往会觉得比较怵,但数据其实一点也不可怕,只要思路捋清楚了,你会发现数据其实还挺有趣的。在今天的内容里,我就会试着给你呈现一些有趣的例子。 (二) 好了,接下来我们正经聊数据在运营中的作用。 说到数据,阿里的数据系统在整个国内互联网行业应该是最强大的了,很可能可能没有之一。 此前有一位从阿里离职的芮曦同学写过一篇“我在阿里3年的运营经验都在这里了”。其中对于数据的价值和运营工作中的具体使用场景,我觉得很多地方讲得是比较到位的。(你可以通过百度搜索,或向三节课公号回复“0426”看到这篇文章) 如果我们需要总结一下的话,简而言之,数据对于运营的价值可能包括了如下几方面—— 1.数据可以客观反应出一款产品当前的状态好坏和所处阶段。 比如,三节课定位的用户群主要是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产品运营,这群人假如有300万人,目前我们已经有了10W用户,且依靠口碑形成的自增长还比较迅速,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加大一些推广和营销的力度,把推广做得更好一些了? 又或者,假如我们现在才只有1W用户,且课程等产品体验还比较一般,那其实我们当前的主要核心任务是不是更应该是先节奏慢点儿,踏实把产品体验搞好了再说? 2.假如做完了一件事但效果不好,数据可以告诉你,你的问题出在哪里。 比如,三节课新做了一个围绕着课程推广的活动,但结束了之后发现真正愿意去参加课程的人不是太多,那你是不是该去看看,到底是引流引得不够多,还是课程页面转化率太低,还是整个报名流程有问题? 3.假如你想要实现某个目标,数据可以帮助你找到达成的最佳路径。 这个跟我们上一篇连载提到的东西类似,好比你老板让你要把销售额提升5倍,你是不是得去看看,销售额的提升到底该从哪里来更合适?是搞进来更多流量?还是用心把付费转化率做上去?还是好好提一下客单价?或者老板要的是用户量提升50万,你是不是得去看看,这50万用户从哪里来更靠谱?多少可以来自于用户口碑和自增长?多少可以来自于网盟?多少可以来自于豆瓣小组新浪微博? 4.极度精细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你通过层层拆分,对于用户更了解,也对整个站内的生态更有掌控力。 比如,三节课站内这么多课程,我们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得到以下问题的答案的——从课程的层面来看看,到底什么样的课程更受大家喜欢?然后,大家听课的习惯是怎样的?是喜欢同一堂课认真听很多遍?还是一堂课只听了3-5分钟就走掉了?再然后,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和一个已经工作了2-3年的互联网从业者,虽然同样都是想要学习,但学习习惯和诉求是不是应该是有所不同的?以及,假如我们想要尽其所能的服务好三节课的全部用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用户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然后分别推送给他们不同的课程和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去完成各种不同的用户行为? 5.数据当中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能让你把一件事情变得更好的线索和彩蛋,有待于你去发现和挖掘。 好比,在三节课的用户群中,我们要是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了这样一个结论——在过去1个月内,但凡是跑到三节课来报名上课的用户,70%都是因为看了我们的某篇文章才跑过来的,这时候你觉得你应该做点啥? 毫无疑问,当然是把这篇文章放到首页显眼处,或者放到新用户注册或访问过程中的某个必经节点上,用它去刺激更多的新用户啊! 上述5点中,关于1的部分,也即如何从宏观上结合产品形态和产品发展趋势判断一款产品所处的阶段,并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我会在后面连载的第四部分中再具体来聊。 所以,下面,我们来结合更详细的实例依次聊一下上面提到的2345四种价值体现。 (三) 先说第一种:假如你做完了一件事但效果不好,这时如何通过数据来界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某O2O课程学习平台,注册用户5W,模式为用户通过线上付费报名,线下实地上课,日前上线了一个专题,聚合了6堂课程进行打包推广,预期每堂课至少报名40人以上,但从结果来看,效果不佳。该专题页相关数据如下(看不清可点击放大):




拿最简单的课程报名数来举例,我们要评估这个数据的维度可能包括了日期、时间、地区、新老用户等,如果要把这个评估做到极致,我们可能需要从每一个维度依次去评估报名数这个指标的变化,从中发现一些线索或结论。基本上,这种评估的出口有二:
一是判断数据是否有一些异常需要注意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数据,一定要分析原因); 二则是为了给自己的运营工作找到一些方向性的指导,比如说,我现在要是想要发起一个要把站内课程月报名数提升10倍,我是否可以从用户行为和习惯之间去得到一些具体的启发?且,很多时候,这两个目的是可能会合一的。好比,假如我们看到过去30天里的报名数据是这样的:

1)不管看不看得到,你都要让自己具备这样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 2)如果某个数据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你的工作开展,一定要向老板持续沟通持续要,直到拿到为止; 3)如果只能拿到局部数据,那就先对局部数据进行一些分析和推断,再带着你的一些假设去工作,以工作成果来验证你的假设。再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要求不断去完善数据需求。第二,对很多产品来说,往往都是20%的重点用户,给该产品带来了80%的价值。 所以,无论是分析数据还是具体开展运营工作,你也要培养起来这样一个意识:要重点去关注对你最有价值的那部分用户,把你至少50%左右的精力用于去关注他们。 比如说,你站内更加活跃的用户,更愿意贡献内容的用户,更愿意参与用户服务和管理的用户,等等。 (六) 承接着上面讲到的例子背景,接下来我们可以把最后一个点也一并讲了—— 数据当中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能让你把一件事情变得更好的线索和彩蛋,有待于你去发现和挖掘。 关于这件事,基础的逻辑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你先找出你的产品中,当前可能存在问题的某个关键度量(或称指标)。 第二,对于这个度量进行纵览,从它的构成去看:是否所有用户或我们的所有服务在这个度量上的表现都很差?还是说有一部分用户或服务在该度量上的表现是会显著好于其他用户或服务的。 第三,你可以对于那些表现显著要好的用户和服务在不同维度上进行进一步挖掘,寻找其背后的一些共性用户行为或特征,然后再把这些特征放大到极致。 比如说,上个月三节课站内课程报名量表现不佳,明显走低,按照上面所说到的逻辑,我们可以依次来进行如下思考和判定——
1.把上个月的所有课程的报名数都列出来,然后去观察,是否所有课程的报名量都很差,还是有一些课程的报名会好一些。最终我们发现,其中存在6堂课程,它们的报名数普遍高于其他课程2倍以上。 2.我们把报名量很高的这6堂课程归类到一起,然后依照各个维度去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共性?比如,都在某个时间开课,都是某一个品类的课程,都是某位老师的课程,文案都是按照某个模板来写的,或用户在报名这些课程前都接受了某种特定的引导,等等。 3.最终,假如通过这样的比对,我们可能得出了结论,比如说发现这6堂课程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文案模板,或者用户在报名这6堂课程前普遍都看过了我们的某篇文章之类的,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已经找到了一个可能能帮助我们把事情变得更好的线索了。于是,接下来,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可能就是把相应的文案模板复制到其他课程的文案介绍中去,或者引导更多的新用户在报名上课之前都去看一看我们那篇神奇的文章。 讲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内容也就差不多了。我猜,通过今天的连载,你对于数据与运营间的关系,是能够更具体深入一点儿的。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 但凡打仗想要获胜,你既得有上阵杀敌的本领,又要能够运筹帷幄,找对你的突破口和取胜策略。策略和突破口没找对,很可能任你有万夫不当之勇,仍然无情湮没于人海中;而硬本领不够强,则策略再好,你也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 这当中,数据对于运营的作用与价值,就是它帮助你找到一块战场上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换句话讲,一个不懂得跟数据打好交道的运营,很可能到了战场上,会是盲目的。 但同时,数据也是一个很庞大的分支,关于各种数据分析的策略、方法、工具之类的,如果真的要放开了去讲,可能又是一本书。 考虑到这个连载的系列主题本是“运营”,且大多数运营都应该涉及不到那么深和高级的数据分析技巧,我们在这里的目的,可能只是希望你能对于数据与运营工作间的关系有一个较完整的理解,以及理解一些基本的数据意识和分析思路,了解真正把运营的精细化要做到极致,数据是需要在其中扮演必不可少的作用的。 关于数据和运营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先讲这么多。 本文为三节课(sanjieke.com)发起人黄有璨的连载,作者有近10年工作经验,先后任数家互联网公司合伙人、运营总监和COO,旨在通过这个连载分享自己关于运营的全部经验和思考。 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免费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本文为有璨的运营连载 第三部分 【运营的几项核心技能】 第2篇。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32403.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