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后CEO看互联网创业,观点你认同吗

市民王叫兽 阅读:44301 2016-02-16 00:40:43 评论:6

90后们不再是盲目的探路者,而是更加有自己想法的新一代创业者。本文作者为90后创业者、锐博汇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孙宇晨。他的精彩观点包括: 1、从学习曲线来讲,直接创业的学习速度肯定要比就业高得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创业中学习创业才是王道; 2、现代社会不是经验的时代,而是技术与创新的时代; 3、90后在创业创富的同时,也在输出透明、自由、开放的新价值观。 互联网进入中国算算已经20年了。20年来,中国互联网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惊叹的创业者,从张朝阳、丁磊、马化腾,到如今风头正劲的雷军、刘强东,他们为中国的商业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如今,这种创业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90后手中。作为一枚刚刚开始创业的90后,我把几点创业以来的感想与大家分享,也借此向中国互联网20年致敬。 创业不一定需要就业后才能创业 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90后在创业过程中,第一个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工作经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因为一直囿于这个创业必须先就业的怪圈而浪费了许多时间。实际上,回头看来,创业与就业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形态,虽然二者有共同,但是特质是不同的。创业要求你成为“特种兵”、“变形金刚”,要求你样样兼顾,核心特质是“用人+找钱”,但并不完全需要业务能力十分拔尖。而就业时,老板考察你的往往就是单一业务经验。就我自己的经验而看,老板甚至往往比较厌烦方方面面都很关心的员工。因此,从学习曲线来讲,直接创业的学习速度肯定要比就业高得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创业中学习创业才是王道。 互联网为90后突破社会结构提供契机 在传统社会,年轻人往往要学习社会中的既成经验,才能进入正轨。在这种系统里,年龄往往成为一种劣势与包袱,因为权力格局已经被瓜分,行业与社会规则已经被制定好了,年轻人必须去符合社会规则才能进入格局。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后的今天,年轻人可以直接接轨互联网的新鲜经验,成为互联网原住民,而往往对于年长者,迁移转型成为了一种痛苦经验,年龄反而成了一种包袱。这也是为何在部落中,年纪最大的老人往往是部落中最有权威的,而互联网社会中,会涌现扎克伯格等一系列的硅谷创新者。现代社会不是经验的时代,而是技术与创新的时代。比方说在我所工作的领域,价值网络就是一个规则甚至还未制定完成的行业,年轻人自然大有可为。 90后创业输出透明、自由、开放的新价值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经了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理想高亢的十年,诗人与理想国的时代,是白衣飘飘的年代;而第二个十年是经济高速成长、物质主义至主的十年。而21世纪开始的第三个十年,是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十年。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突破就是,年轻人不需要再通过资源交换与运作,而可以凭借技术与创新本身崛起。第二个十年中的代表人物,如房地产领域的王健林、潘石屹和其他万通六君子等,其商业模式本质来讲是资源重整、交换与运作。互联网完全是一种新经济学,本质是技术与创新。从我身边的几位80后、90后创业者的经历来看,他们从一个想法开始创业,得到国际知名风投投资,从而进入创新领域,提供了一种企业成长的新模式。这种原始资本的获得方式是透明而无原罪的。这种模式从马化腾、张朝阳、李彦宏就开始了,直至今日开始获得一种更深刻的发展。我认为90后在创业创富的同时,也在输出透明、自由、开放的新价值观。 技术创新不必然是颠覆 媒体经常会将年轻人与新兴产业打上颠覆者与搅局者的标签,在我看来,这种叙事相当偷懒。实际上,技术创新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包容与建设,是在不改变当前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增加社会整体福利的创新。这也是为何技术服务更能够得到迅速推行的原因。比方说,目前Ripple Labs推行的分布式清算系统,其本质哲学就是在不改变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在底层结构优化银行的清算和结算业务模式,从而为降低银行的成本与监管焦虑。我们与传统行业、传统金融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合作关系,而非一种颠覆与被颠覆关系。技术创新与创业是服务创新,而不必然是颠覆。 文/孙宇晨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28960.html

标签:营销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