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不起工资到做联盟,一位自媒体人的创业
市民王叫兽
阅读:47986
2016-01-17 19:24:54
评论:0
年初大家都在对去年搞些盘点的,虎哥今天邀请到一位特殊的朋友来说说自己的2015年,谈谈在微信创业方面的一些想法。
他微信运营在成都做得比较早,曾经在2014年效力天虎科技,工作中接触的点蛮多,站在创业制高点上看到机会窗口,按捺不住创业的心,自己做了地方性微信联盟。他就是聚微新媒体联盟创始人李泓,圈内绰号“不开枪的队长”,喜欢摇滚、美食、美女,酒量还可以,某些方面口味有点重……呵呵,其实挺有想法的一人儿。
“成都自媒体如果有地域野史,这一年真精彩”虎哥:你怎么看待成都微信草根号这两年的发展情况? 李泓:遥看2014年的成都新媒体,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懵懂的看着世界。做得早仿佛成了傲娇的资本。互联网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各个分支领域,从蓝海转红海的第一年,总是无人问津。但是,做的早就不代表做得好,2015这一年,大家向外界妥妥的展示了什么叫成都力量,后浪推前浪,前浪赶后浪,真叫一个惊心动魄,如果有地域野史,这一年真精彩。 虎哥:你觉得2015年值得一提的成都微信新媒体有哪些呢? 李泓:其实2015这一年,做的好的新媒体不胜枚举,就不一一列举了。聚塔任勇的“成都创业”,杨凯的“大成都”,李伯清团队的“李伯清”,华西都市网的成都范儿、天虎科技(嗯,提到虎哥了,哈哈)等等一系列,一大批优秀的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 除开我们聚微新媒体,成都新媒体新力量真心不少。比如,由酷似功夫熊猫的肖然同学带领成都同城会,美女探店,深入地推,线上活动试水,超强的团队执行力,也是能在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的原因。 又比如,外来团队入侵成都的成都潮生活,短短半年时间在潮生活全国团队和资本推动的情况下,不断尝试商业wifi模式和招兵买马也取得了单平台粉丝暴涨的奇迹。 再比如,除开新媒体行业本身,其相关的衍生行业也开始大刀阔斧,云堆新媒体创始人张国鸿和团队试图拨开迷雾,用7个月的时间,打造出了中国首个新媒体智能投放平台,再加上有新希望集团的强力入股,未来不可限量,当然也给变现困扰的不少新媒体带来福音。 引用成都潮生活扛把子天龙兄的话,“成都新媒体行业是我见过最良性的新媒体行业,大家都可以坐下来喝喝茶,摆摆龙门阵”,在一次行业聚会上他是这样说的。 可能2015这一年成都新媒体大量资本的介入对市场有了快速的洗礼,用钱砸用户,用钱砸市场,不一定是坏事,但是这一点会让我们变得更快,更快适应,更快迭代。 还是那个观点,新媒体只有往细分化,垂直化,本地化去发展,才能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大家扎堆做本地并不是空穴来风,也许2016年市场竞争更激烈。 虎哥:成都微信新媒体的创意和流量,在全国放眼比较,表现如何? 李泓:整个西南区微信新媒体流量在全国总的来说算低的,但是流量低不代表价值不高,为什么成都相比其他一线城市流量较低,但是市场价值和价格却远远高于很多其他地域?因为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价值取向也不一样。本地新媒体的创意还是好,因为成都毕竟是一个休闲城市,舒适的环境和安逸的氛围,反而能激发更多创意,这和深圳完全不一样,不纯靠拼搏,四两拨千斤也许会更好。

创业维艰的一年:从发不起工资、团队出走,到公司稳定产出虎哥:从你们自身的创业来说,2015年的得失在哪里?先说得吧。 李泓:聚微新媒体这一年,历尽风雨。我最近把去年每个月的经历梳理,才发现原来每个月我们都在和坑玩耍。就像所有创业公司一样,你不知道坑的正太曲线要延多长,何时到波峰,何时到谷底。但一次次大事件,让我们团队成长更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扛过来就好了。 9月欢乐谷案例,连续三天刷屏,涨粉10几万,帮欢乐谷节约了至少100万的广告费。12月桃花源事件,让暗恋桃花源这部话剧在成都家喻户晓,很长一段时间一票难求。也诞生了成都侣游单条图文100万+的阅读。 2015年初,聚微新媒体联盟可能只拥有屈指可数几个新媒体平台,但是通过一年的沉淀,现在联合了几十个本地平台,这也是让我们能聊以慰藉的一点成果,平台的后期衍生、孵化、价值体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谈到品牌,聚微好像收获了不少,一个不可量化的东西让大家觉得做东西是有价值的,但是最让我们觉得引用自豪的并不是前面这些,而是人才,这一年,我们通过千挑万选,找到了我们认为对的人,并且与之一同成长。抱着不牛逼的人不招,不好玩儿的人不招的原则,我们有了一个好的Team,希望2016会更好吧!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26744.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