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媒体利润从何而来?万字长文道破先机!
岁末年初,少不了盘点过去一年展望新的一年,“传统媒体是在没落中,可新媒体也不咋地”,看多了类似陈词滥调,不妨读读本文分析——务实、新锐、独到,开卷有益就是给这种文章的评价。 2014年6月,我写了一篇“国有媒体们的进攻”,我总结了国有媒体在2014年上半年的一些努力,并预测,“国有媒体们在各地省委书记们的重视下,或早或晚,都将会动作起来”。 整个2015年,是不是在各地省委书记们的重视下我不知道,但“动作起来”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动作是:有很多新闻客户端出笼。 这是庙堂的趋势。江湖的趋势呢? 2015年1月,我又写了一篇“自媒体的进化”:“2014年在收割之余,因为有了商业收入,有了商业路径,开始机构化,公司化。2015年,这将成为一个趋势性的潮流。” 整个2015年,我们又看到了投资机构们对微信公众号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在O2O泡沫破灭之后,内容创业兴起。因为后者貌似能解决前者一个很纠结的问题:流量成本太高了。 那么,2016年,媒体行业的商业趋势是什么呢? 本系列将分为上中下三篇,探讨未来这一年的动向,分别是:巨头、庙堂和江湖。 ● ● ● 巨头篇:当微信展开搜索 所谓巨头,指的是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互联网公司,但市值都已相当庞大(比如百亿美金)或正处于急速上升期(比如今日头条),且有明显的平台特征。 我并不讨论这些巨头自身的趋势,我要讨论的是,这些巨头的一些动作所影响到的媒体商业趋势。 一、微信 由于拥有中国最庞大的活跃用户群体和社交关系链条,微信公众账号初期即便如何淡化其媒体属性,媒体依然视其为头号阵地。到了后来微信官方的一些态度变化——比如对原创文本的重视和扶持,更是让媒体们趋之若鹜。 在智能手机依然是我们的硬件中心的前提下,没有什么应用可以替代微信的现象级产品位置。因为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然消失殆尽,大规模的对受众社会属性不加区分的水平产品很难再借势上位。但这话并不是说微信的统治领域不会被竞争者分食一些。 虽然经常有所谓微信红利不复存在,公号打开率日趋减少等等说法,但微信公号依然是媒体的头号选择,无它,没有更好的罢了。 2016年,一套完善的微信内容搜索体系会出炉,这意味着微信官方的流量分配体系出现。它有可能是搜狗推出的,也有可能是微信自家推出的。这个可能性最终为何,我以为,都不是张小龙自己能百分百决断的。 这个搜索:1、可以全文搜索;2、有一套与桌面搜索(比如百度)不一样的排序机制,它会提高所谓原创内容在结果页中排序的权重。这事百度也好谷歌也好,从来没干过。—— 因为压根没有操作性。 缺少原创标记的公号会天然有弱势,不过,依据原创公号有两个邀请资质的规则,原创标记的发放速度会更快。 一众甲方,可能由于微信搜索得以购买关键字(微信搜索有可能会出售关键字广告),也有可能更聚焦于排序结果可以在前的原创类大号。微信基于内容的营销市场,甲方锁定一些重点投放,使得公号收入的马太效应会加速。软文价格会下降。 草根编辑号会困顿一些,订阅类公号数量上涨的速度会放缓。爆文的吸粉量也会减少一些。 始于公号的内容创业依然是创业的主要手法,但2016年有可能一些获得过天使轮的号,无法继续获得融资。投资界可能对无原创标的号,基本不进行投资。 会有大量的资本进入内容创业领域,但同时2016年这个领域可能迎来一次泡沫。 二、微博 即便微博已不复2011年那般辉煌耀眼,但它也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衰败,至少,它的2015年三季度财报还是相当亮眼的。 对于各路媒体来说,微博相对的更为开放性,使得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阵地。 所谓更开放性,并不是指程序上的,而是内容上的。比如每天发多少条并没有限制,比如可以插入各种视频平台的内容,以及整个传播路径比较容易得到和分析。 根据新榜的报道,微博极有可能取消140字的限制,据称微博CEO王高飞已经试发过一条但后来予以删除。但长的微博恐怕和长微博不是一回事。媒体内容需要排版,需要插入富媒体文本。 微博现下已经收拢营销的实施,这和早年的放任完全不同。这同时意味着,在微博上运作的媒体,需要将自己的营销置入整个微博营销生态中。 不乏一些内容生产的微博帐号可以获取不菲的收入,但总体来说,媒体们并不把这里看成头号重要的战场,但也是属于不可放弃的战场。 微博对于媒体来说,这两点是不可忽略的:1、它的传播速度很快,尤其是当需要大面积求广度的传播时;2、它依然属于社会化阵营,这意味着它有“关系”,这是今日头条非常弱的地方。 微博和它所投资的短视频平台秒拍的互相推动,在2016年会加大。 三、今日头条 作为新近崛起的非BAT系应用能杀到中国TOP10,今日头条的装机量和覆盖度,不是任何一个媒体可以完全不当回事的。 如果能登上今日头条的首屏,这个内容文本的访问量是极其惊人的,远超两微。 今日头条于2015年宣称要支持头条号发展,不过,主要针对“自媒体”阵营。按照江湖上一般对自媒体的理解,至少传统的机构媒体被排除在外了。 头条与机构媒体是一个广告分成关系。但由于头条虽然有订阅功能但订阅机制并不如两微明显,这使得很多媒体的访问量并不稳定。 广告收入,属于有了最好没有也就作罢的状态。 与早期微博有专门团队运营,微信公号现下大部分媒体都有专人运营的状态非常不同的是,很少有媒体专门派人运作头条,很多也只是允许机器抓取了事。 这个态势,在2016年改变的可能性不大。除非今日头条去大力强化它的订阅功能。 顺便说一句,今日头条的广告收入的增幅在2016年依然会非常可观:应该呈倍数增加。 小结一下:在2016年,微信依然是媒体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微博是需要打理和关心的阵地,今日头条,对于大部分媒体来说,可能还是处于偶尔要关注一下的阵地。 四、AT的媒体投资 对于很多媒体来说,阿里巴巴是重要的金主:投资人。尤其是很多国有媒体。阿里巴巴先后介入了一财、无界、封面等媒体转型的数字项目,会有更多国有媒体会考虑和阿里巴巴进行资本层面的合作。 一些新媒体项目阿里巴巴也很有兴趣。钛媒体、虎嗅、36氪、品玩,这四家这两年新锐的科技媒体,背后都有阿里系的身影。在2016年,阿里系可能也会考虑更多的对其它垂直领域的新媒体投资,比如,阿里文化。 阿里对媒体的投资,主要有两个出发点:公关需求,以及,流量需求。阿里的电商平台对流量长久以来保持一种饥渴。不过,阿里也有探求媒体新模式的意图。比如以蚂蚁金服为主体的对36氪的投资。 为了解决流量问题,阿里在2015年推出了“淘宝头条”,这是一种用内容为平台内卖家们导流的手段。但我的判断是,2016年,淘宝头条不会有太大起色,大量的导购媒体总的来说,依然不会把这个当成主阵地。 腾讯同样会在媒体领域进行投资,但与阿里所不同的是,它更看重一些新兴的带有关系链式的有平台气质的媒体。比如2015年腾讯投资了知乎——这是一个带有一定意义上社交关系链的UGC平台。2016年,知乎不太可能成为内容创业的起始点,虽然当下已经有一些被营销公司培育的知乎大V。 仿效易讯交给京东完成对京东投资、搜搜交给搜狗完成对搜狗投资,腾讯有没有可能把腾讯视频交给第三方?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嗯,我只说了AT。 ● ● ● 庙堂篇:当App不再风光时 各种传统媒体的自2008金融危机后的历年广告收入,数据来源:现代广告。这部分数据未统计传统媒体的网络部分 2013年和2014年,总体来说,传统媒体阵营的广告收入出现明显下滑态势。2015年尚未得到统计,但有理由相信更糟糕。 报纸、广播已经出现连续两年下滑,期刊业2014年进入下滑。电视业在2014年得到16%增幅,这和电视业某种程度上的自救有关。后文详述。 顺便说一句,我怀疑这个数据主要是刊例价而不是实际成交价。因此,事实上的下滑,可能更剧烈。 一、上海报业 国媒的转型也好,融合也好,上报是一个标杆。 起步于被公认保守的沪媒圈子,上报一共有四件事提供了标杆效应。 第一件事:上海观察。这是一个数字版的地方党报+都市报整合体。它的模式是行政征订,对于各地的省地级党报集团,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在2015年,已经有广州参考出炉(与上海观察早前的开发公司是同一个)。 第二件事:界面。这是一个估值达到九亿人民币的数字项目。运营模式也好商业模式也好,未必有多大的可复制性,但它的资本组成模式:业外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的加入,特别是团队持股,最后一点具有参照意义。随着界面总体上的良好运作,国媒新项目团队持股这件事,在非要害领域,可能得到一定突破。 第三件事:825投资基金。它委托业外投资机构华映资本操盘,2016年也有可能有效仿者。 最后一件事:澎湃。这是2015年一众新闻客户端蜂拥而上的榜样。这件事是本文需要新起一段分析的地方。 二、客户端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十三五计划内有不低于百亿人民币投入到文化产业部分。而在这一块大蛋糕之中,媒体投入,份额不小。 按照最高层的部署和要求,国媒在转型融合上,可以获得来自体制内资金投入支持。不过,这需要一个名义。 网站是桌面时代的东西,而且已经成了各路媒体的标配。说做一个网站,很难得到资金支持。微信公号符合潮流,但总感觉太轻——这话的意思就是好像不需要太大的投入。用一个公号的转型规划,很难得到大资金的支持。 App才是首选,既符合移动互联网的潮流,又需要百万以上的资金投入。各种新闻App的出现,并不能以商业逻辑去衡量。哦,错了,如果把体制看成一个客户,也算是一种商业逻辑。 澎湃站在体制的角度看,委实是这么多年来地方媒体最成功的数字作品之一。它甚至得到了顶尖外媒的普遍注意。从影响角度而言,当然是成功的。 澎湃的立足点是两个:其一以全国性为主全球为辅,其二以时政为主其它为辅。这打破了长久以来国媒以地域为势力范围,走的是垂直趣向之路——这话搁互联网行业真算是老得不能再老的know how了。但在中国各路地方国媒这里,属于新动向。 2015年虽然有大批新闻客户端兴起,但总体来说,以地域为特色的,我并不看好。按照地域进行势力范围划分,然后由体制输血,这条路不通。2016年可能会改弦易张,以垂直细分为中心。比如某地地方媒体集团搞一个娱乐新闻App,某地搞一个体育新闻App,等等。 这类App有两个核心关键词,依然是2016年的主词汇:全媒体、孵化。但效果估计还是呵呵。 三、新技术使用 2015年有很多国媒的App其实会难以为继——尤其是讲什么地域特色的。除非得到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比如强推安装。 如何能分到十三五计划的一杯羹,是一个地方媒体老大们的议题。 必须要拿出新东西来。 有三种新东西可能被纳入视野:4R(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CR影像现实、MR混合现实)、无人机和机器人写作。 不要低估国媒对技术的敏感度。从桌面时代的网站,到移动时代的两微一端,国有媒体基本上没有拉下过。 机器人写作在2015年已见端倪,2016年,有更多的国媒会采用机器人写作。至于无人机高空拍摄,360度视频建构各种R,都是国媒会考虑的方向,尤其是央媒以及一线的广电集团。 2016年年头,新华社宣布上线无人机频道,并称要建十个无人机航拍基地。 这些都是内容制造这一端的努力,宛若当年的数字融合报道。估计很难摆脱新闻报道的“行为艺术”——这话的意思是:可以获奖,但也就仅此而已。 四、广播电视业 电视行业搞制播分离其实已经有一定年头了。但到了用户的开机率下降时,播这个渠道的商业价值,势必明显走低。 依靠七张互联网电视牌照,体制帮助电视业建立了一道防火墙:原先主要做数字传播渠道的网络视频公司被迫转向内容生产,同时,也阻挡了数字商业力量向客厅的攻城拔寨。 制播控传四个广电关键词,政策倾向依然会牢牢控制住“播控”。 相较纸媒行业,电视行业算是得到一口喘气的时间。它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制”上。对于几十年搞电视的人来说,内容生产比互联网公司可能还略有优势。 有鉴于一剧两星的政策,各种选秀/综艺节目算是在2014年层出不穷,不乏火爆荧屏的,连以剧立台的安徽卫视都搞了30多部综艺节目。2016年依然会深化这部分。 2015年《隐藏的歌手》所谓多台一网播出模式(版权归四家电视台共有)可能会成为很多地面频道的选择。 无论是卫视还是地面频道,甚至包括央视,2016年都有可能和网络视频公司展开较多的内容制造方面的合作。 2015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16年将尘埃落定。 比照2004年版本的管理办法,这个意见稿中对手机电视也做了更明确的规定:(第九条 申请从事IP电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的,应当是经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地(市)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中央新闻单位。)这将对整个视频行业产生影响。 在体制的强力支撑下,电视行业的前景,可能不如它的兄弟纸媒行业那般黯淡。 广播业的困难在于广告转化,它的收听时长由于交通状况并不悲哀。不过,2016年是汽车业全力进军互联网的年份,收听时长有可能出现下降,那将是广播业雪崩之时。 已有先知先觉者决定离去,2016年年头,湖南广播传媒中心主任王平宣布离职。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26345.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