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信的社会化关系,不吐不快的6口槽
市民王叫兽
阅读:48605
2013-12-23 22:25:55
评论:4
在微信上接到微信官方通知:微信5.1开始内测,其中最关键功能之一是开放100人微信群功能。应该说,微信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社会化平台的尝试,本次微信群功能升级也是微信社会化尝试的一步。
归纳起来,可以看到微信目前已经捆绑了5种社会化关系形态了:
微信社会化功能一览表
从目前发展来看,微信、微信朋友圈、订阅号已经被用户认可,微信群获得部分认可,微社区还有待考验。微信作为天生的通信平台,向着社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然而,微信具有移动、社会化这两大特性,在这个领域很多东西仍然是未解之谜,包括Facebook在内的所有平台,也都在尝试着。
下面开始吐槽:
1、究竟是私密还是公开?
微信本身可以视为手机通信录,在微信发展初期,微信与手机通信录的打通是非常成功的。那时我认为微信与QQ的不同就是QQ可以是相对私密的通信工具,微信则是私密的通信工具。最初微信的好处就是微信上基本都是熟悉的人。
然而,微信群将这种局面打破了!在微信功能设计中,添加微信好友关系是可以设置成需要验证的。但是很奇怪,拉群并不需要验证。可能微信的设计者认为拉群的前提是好友关系,并不需要验证。于是,一不留神我的微信通信录中就出现很多并不认识的人。现在我只好逐一检查,将并不认识的人删去。
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使用习惯而已。但是这个疑问确实存在着:微信这个社会化的通信工具,对个人而言是私密还是公开?
2、工作号还是个人号?
微信不像QQ,一台机器上可以开多个QQ,这样私人号和工作号就可以有效分开。一些用户受到许多微信营销人士的影响,把微信当作微博使用,片面追求粉丝数。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微信无法继续作为私密的通信工具使用,这样做只会把自己变成微信营销客服。
3、即时的还是非即时的?
在业内有好几位热衷于微信推广的达人,据说他们的微信号上有数万名好友,一运行微信,低配的手机几乎立马要挂掉。你可以尝试到微信上找一下他们,试一下回应的速度!这样的微信绝非即时通信工具,虽然他们成功地让自己说的话被更多人听见,但是他们自己其实听不见。
4、你愿意加入几个微信群?
微信群的推出,导致许多微信营销人士盲目圈地,认为圈到的人越多越好。然而即便1个活跃的群也会导致微信信息提示过于频繁,乃至提示毫无意义。同时群聊的骚扰也导致多数人将群聊设置为不提示状态。
上述问题还是其次,如果多考虑手机的功耗、骚扰等因素,大家不如退出别人的群,将用户尽可能拉到自己的群里来。这种自私的做法实际上对自己更有利,因为在别人的群里你无法遴选群友。
5、微社区是效颦还是进步?
尽管大家一直在说手机上的社会化方式一定不是将BBS直接搬到手机上去,微社区还是搬上来了,开发者是大家熟悉的面孔——Discuz的开发者康盛创想。尽管微社区目前是作为服务号的补充而存在的,可是这个尝试已经体现出微信官方的大平台的心态——微信是一切移动端的基础平台。
然而,从逻辑上来看,微社区与朋友圈难免有重合的嫌疑。即便在关系范围上存在一定区别,用两套功能承载同一逻辑的功能,是否真的有必要呢?
微信朋友圈的好处在于话题展现的扁平化——一个帖子不再需要标题、内容的区别,图片也会直接展现,这更加适应手机屏幕。而微社区的形式完全照搬PC端,标题、回复、阅读数等内容仍然折叠起来,非常不适应手机阅读习惯。
所以我不禁疑惑:微社区真的有必要吗?就算需要这个功能,为何不直接复制微信朋友圈?
6、微信就是QQ、微博、BBS的合体吗?
微信朋友圈基本是复制了facebook的逻辑——日志给熟人看见。此外,微信的所有关键功能几乎都是一种翻版:微信就像手机上的QQ,微信群就像QQ群,公众号/订阅号就像微博(甚至很多人把微信就当作微博,好友就当作粉丝),微社区就是BBS。于是,微信是QQ、QQ群、微博、BBS以及facebook在移动端的合体了!伟大的腾讯赋予中国互联网伟大的山寨精神,然而走到山寨尽头的时候,创造力也在枯竭之中。
我认为微信群、微社区的逻辑已经开始混乱,应该重新梳理一下了;公众号与个人号之间的使用逻辑,也需要重新定义一下。
走在6亿用户的关口,微信应该用乔布斯创造iPhone的方式去重新定义社交工具了!微信不该是一个杂烩般的合体,而应是一个全新的Facebook,甚至超越腾讯自身。作者:周 宁 转载出处:钛媒体
本文 中视在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51569.com/a/1543.html